北京农业经济学会2024学术年会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 2024.12.24

2024年12月21日,由北京农业经济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主办的北京农业经济学会2024学术年会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24年12月21日,由北京农业经济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主办的北京农业经济学会2024学术年会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北京农业经济学会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首都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1.png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士功;北京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郜亮亮;北京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北京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博雅特聘教授王金霞;北京农业经济学会顾问,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唐忠;北京农业经济学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曾丙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钟真等出席会议。北京农业经济学会会员单位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师生代表共80余人次参加会议。

孔老师.png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孔祥智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曾丙健代表主办单位向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情况与北京农业经济学会的历史渊源。

司伟.png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农业大学司伟教授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张士功.png

张士功副局长以“北京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为题作主旨发言,介绍了北京农村经济“两增两降”的发展现状和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农情,指出北京乡村是首都的乡村、是超大城市郊区的乡村、是首善地区的乡村、是发达地区的乡村,这四个特点决定了北京要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乡村振兴之路。推进首都乡村振兴要锚定打造农业强国的首都之窗这一目标,坚守农产品供给保障安全和生态安全两条底线,做好“土特产+”、“村庄+”和“生态+”三篇文章,聚焦新主体、新工程、新动能和农民收入四个重点,依靠改革赋能、科技赋能、生态赋能、数字赋能和文化赋能五个赋能。

唐忠.png

唐忠教授以“推动双向开放,深化城乡融合”为题作主旨发言,指出当前城乡融合发展面临城乡养老保障水平差距悬殊、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和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存在障碍等挑战,推进城乡融合重点是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具体措施包括推动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同工同酬,逐步提高农村务农居民的养老保险,推动医疗保障城乡均等化,推进以适当管制需求为特征的全国统一住房管理制度改革等。

王金霞.png

王金霞教授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的农业水管理策略”为题作主旨发言,分析了中国“以供定需”的水资源需求管理策略,机井产权制度创新及其对农民收入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农业水价改革面临的困境以及提补水价改革的设计思路,水权制度改革和地下水权交易,指出跳出水利部门解决水资源问题是今后关注的热点,提出如何协调地下水超采政策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如何更准确的评估节水技术真正节约了多少水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郜亮亮.png

郜亮亮研究员以“村集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案例及思考”为题作主旨发言,指出在乡村振兴中,村集体在土地利用上能够推进土地连片平整、开展抛荒地经营和充当流转中介,在产业发展上能够通过示范带动打消农户风险顾虑、通过跨村统筹实现规模效应,在乡村发展上能够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乡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乡村治理上能够开展环境治理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制定村规民约解决乡村非正式制度不易自我升级演化的问题。

北京农业经济学会成立于1980年,是以农业经济为核心研究领域的学术性民间组织。学会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团结北京地区农业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专家学者,构筑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开放式平台,积极开展农业经济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专业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等形式,为促进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服务。著名农业经济学者王耕今、周诚、周志祥、缪建平、徐柏园、唐忠、朱信凯、仇焕广先后担任学会会长(理事长)。学会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